[名师名家大讲坛]“民族志研究方法在客家研究中的应用”讲座通告

 [名师名家大讲坛]“民族志研究方法在客家研究中的应用”讲座通告
文章来源:本站 | 作者:张磊、姬德强 | 发表日期: 2007-05-30

 

 

       

主讲:
 
李双龙
 
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副主任,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、副教授,东京大学社会学博士
 
讲座安排:
 
 间:6月4号(星期一)下午2点
 点:44号楼202室
 象:本科生或研究生
 
 
“民族志”是一种源自人类学的重要方法,它提供了与大家熟悉的问卷调查等完全不同的一种获取资料的途径。近年来,中国的诸多社会学家、传播学者开始借鉴西方人类学的“民族志”研究方法,以独特的视角来讲述、分析社会的各种现象。这种方法如何在传播研究和其他社会学研究中应用?它有什么原则和技巧值得我们学习?复旦大学的李双龙副教授将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。
 
本次讲座的提纲如下:
 
民族志方法在客家研究中的应用
 
李双龙
 
一、前言
二、客家的由来(“永嘉之乱、衣冠南渡”,公元311年(永嘉5年),当时的晋国与北部匈奴之间发生战乱,民众纷纷南渡,流落到了长江以南地区,所到之处不仅带去了北方的文化和习俗,同时也促进了跨地区跨民族的文化交融)
三、客家居住地居民的生活方式(绝大部分客家人的居住地大都集中在赣、粤、闽等偏僻的山区,交通十分不便,同时又盖起了极具防卫性的土楼、围屋和围拢屋等自我禁闭的、双重的封闭环境)
四、客家研究的主要方法
1)民族志方法(Ethnography)是一种解释性研究方法。其中ethno意指“一个民族”、“一群人”或“一个文化群体”,而graphy是绘图、画像的意思。民族志研究是在描述一个种族或一个团体中的人的生活方式,并解析其与文化中的人、事、时、地、物各因素之交互影响过程。研究者必须“长时间参与”或以“一对一的访谈”方式搜集数据。重视他们原本的真面目,叙述他们如何行动、如何交互作用、如何建构意义、如何加以诠释等问题。其目的在发现他们的信念、价值、观点和动机等,而且要从团体中的成员观点,来了解这些信念和价值如何发展和改变。
2)本人已先后六次赴赣、粤、闽等客家居住区调查,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。
五、主要发现
六、小结(包括研究的局限性等)

Baidu
map